首页 > 艾灸病例库 > 妇科 >

 

月经过少

    【概述】:
    月经量少(月经过少)月经周期基本正常,经量明显减少,甚至点滴即净;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,经量亦少者,均称为“月经过少”。属月经病。月经过少常与月经后期并见,常伴体重增加。该病发生于青春期和育龄期者可发展为闭经,发生于更年期者则往往进入绝经。

    【症状】:
    (1)血虚:经血量少,经色淡红,质稀薄,面色萎黄,头晕眼花,心悸气短,经行小腹空坠,舌淡红,苔薄,脉细弱。 (2)肾虚:经行量少,经色淡黯,面容憔悴,头晕耳鸣,腰骶疫痛,小腹凉,夜尿多,舌淡,苔薄白,脉沉细无力。 (3)血瘀:经血量少,色黯红或黑,多夹有血块,小腹胀痛不适,血块排后胀痛减轻,舌紫黯,或有瘀斑、瘀点,脉沉弦或沉涩。 (4)痰湿:经行量少,色淡红,质黏腻如痰,形体肥胖,胸闷呕恶,或带多黏腻,舌淡,苔白腻,脉滑。

    【艾灸取穴】:

    月经过少常规灸法

    穴位 命门、曲骨、关元、气海、阴交、神阙、下脘、中脘、巨阙、通里、太冲、曲泉、章门、期门、照海、膈俞、肝俞、肾俞、志室、三阴交、天枢、归来、足三里
    顺序 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、先灸头部后灸四肢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。
    灸法 让患者取合适体位,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。每个穴位灸15—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。每日灸1~2次,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,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。
     

    【病因分析】:
    本病发病机制有虚有实。虚者多因精亏血少,冲任血海空虚,经血乏源:实者多由瘀血内停,或痰湿阻滞,冲任壅塞,血行不畅而致。临床以血虚、肾虚、血瘀、痰湿为多见。 (1)血虚与肾虚:血虚是大病久病,堕胎多产,数伤于血,或饮食劳倦,思虚优伤,损伤脾胃,化源不足,血海满而不盈,致经行量少。经色淡红,质稀薄,面色萎黄,头晕眼花,心悸气短,经行小腹空坠:肾虚是指禀赋素弱,或少年肾气未充,或房劳多产(含人工流产、屡孕屡堕)损伤肾气,以致肾气不足,精血不充,冲任血海亏虚,经血化源不足,以致经行量少,经色淡黯,面容憔悴,头晕耳鸣,腰骶疫痛,小腹凉,夜尿多。 (2)血瘀:经行产后,外寒乘虚内侵,寒客冲任血海,血为寒凝;或素多忧郁,气机郁滞,瘀血内停,阻塞胞脉,血行受阻,经期不得下行,致月经量少,血虚日久易导致血瘀。 (3)痰湿:素体肥胖,痰湿雍盛,或脾气不振,湿气不化,湿聚成痰,痰湿阻滞于冲任,血行受阻,致月经量少。肾虚不能温煦脾阳,日久可挟痰。 月经过少之病因病机虽有虚实之分,但临床以虚证和虚中挟实者为多,如血虚气弱可致血瘀,肾阳不足,不能温煦脾阳,脾失健运,因而肾虚可挟痰湿为病,故临床应掌握病机转化。另外本病若伴见月经后期者,常可发展为闭经,临证应予以重视。

    【案例】:

    【艾灸体会】:
    平时加强营养,增强体质,注意经期卫生。月经期要保持情绪稳定,精神愉快,不因经期的不适而引起烦恼,激怒等情绪波动。经期要注意保暖,避免寒冷刺激,注意营养,多饮水,不宜吃酸、辣等刺激性食物,以减少盆腔充血,保持大便通畅。经期还要注意休息,保证充足睡眠。

    长按二维码查看病例:【月经过少】
    免责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