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艾灸病例库 > 妇科 >

 

经色浅淡

    【概述】:
    经色浅淡,是指月经颜色较正常浅淡而言。

    【症状】:
    (1)血虚:经色淡红,经期后延而量少,少腹绵绵而痛,面色无华,头晕目眩,心悸不寐,爪甲不荣,唇舌淡白,脉细。 (2)气虚:经色淡红,质清稀,经期提前量多,或逾期不净,或漏下淋漓,面色咣白,气短身倦,自汗恶风,或少腹空坠,舌质淡嫩,边有齿痕,苔薄润,脉沉弱。 (3)脾肾阳虚:经色黯淡,质地清稀,或挟有瘀块,经期大多错后,手足欠温,唇青面白,小腹冷痛;或伴有腰膝痠软,带下清稀;或便溏尿频,舌淡胖而嫩,苔薄白,脉沉细而迟。 (4)痰湿下注:经来色淡质黏,经行愆期,带下稠黏,胸闷脘胀,口腻乏味,或头晕身重,面色萎黄,舌苔白腻,脉弦滑。

    【艾灸取穴】:

    经色浅淡常规灸法

    穴位 关元、气海、阴交、神阙、中脘、脾俞、肾俞、三阴交、地机、阴陵泉、血海、足三里、丰隆
    顺序 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、先灸头部后灸四肢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。
    灸法 让患者取合适体位,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。每个穴位灸15—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。每日灸1~2次,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,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。
     

    【病因分析】:
    (1)血虚经色浅淡与气虚经色浅淡:皆为虚证。气虚则无以化血,血虚则无以生气涵气,故在病机上有一定的联系,然临证辨治尚有差异。血虚经色浅淡,虚重在”血”,得之孕产过频,或半产漏下,亡血失血,致使冲任血少,无血可下。其主症特点为经行后期,色淡量少,并兼见因营血不足,濡养不及而致的少腹绵绵而痛,爪甲不荣,唇舌淡白,脉细等;气虚经色浅淡,虚重在“气”,得之饮食劳倦,耗伤中气。其主症特点为经色淡红,质地清稀,经期赶前而量多,或逾期不止,或漏下淋漓等。气虚不行温煦之职,兼有面色咣白,身倦懒言,自汗恶风,少腹空坠等症,舌质淡嫩,边有齿痕,脉沉弱;血虚经色浅淡,治重养血,兼以益气,气虚经色浅淡,治重益气,兼以和血。 (2)脾肾阳虚经色浅淡:或因脾阳先伤,或因肾阳先衰,不温中土。阳气既衰,阴血不生,冲任虚冷,故主症特点为经色浅淡,质地清澈,经行短期,或挟瘀块,阳和无力,阴寒自盛,故现手足欠温,唇青面白,小腹冷痛,便溏尿频,喜暖畏冷等兼症。 (3)痰湿下注经色浅淡:多因饮食劳倦,损伤脾胃,中运失健,蕴湿生痰,下注冲任,阻滞胞脉而致,惟其胞脉不畅,则经行后期,涩滞且少,色淡质黏,中挟带浊,为其主症特点;且兼形体肥胖,口腻乏味,泛恶纳呆,苔腻,脉滑等症。 脾肾阳虚经色浅淡与痰湿下注经色浅淡;前者属虚寒证,后者为本虚标实证。

    【案例】:

    【艾灸体会】:
    经色浅淡主要是由于气血生化不利之故,在日常调理中注意养血调气,注意保暖,治疗最好时机月经前1周,月经期间停止治疗,治疗期间可以配合中药,促进机体气血生成。注意饮食调摄,忌食生冷辛辣。

    长按二维码查看病例:【经色浅淡】
    免责声明